今天是: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交流 >> 正文

一会场第一单元“安徽音乐教育与传承”专题

发布日期:2024-10-20    作者:     来源:     

2024年10月19日下午14:00-15:30,一会场第二单元“安徽音乐教育与传承”专题的论文宣讲如期进行。本场会议由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教师吴梦雅主持,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朱玉江教授评议。

第一讲:《安徽地方音乐教育传承的困境与机遇》

阜阳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戎龚停教授在《安徽地方音乐教育传承的困境与机遇》中指出,安徽地方音乐教育传承正面临严峻挑战。民歌、民族舞蹈和民族器乐的教育传承状况相对较好,而曲艺和戏曲教育传承则步履维艰。民间传承方式逐渐消失,而学院派传承方式尚未完全形成。戎教授强调,新时代的地方音乐传承群体亟需被关注和培养。同时,他也提到了地方音乐教育传承面临的机遇,包括多元化的传承传播途径、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充足的物质条件。戎教授呼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并在考核评价环节多元化拓展艺术学科体系,特别是高考这一核心瓶颈。

第二讲《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

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陈相老师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中提出,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教育中的瑰宝,但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往往忽视了民族音乐教育,这限制了民族音乐的普及和传播。陈讲师探讨了如何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在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开展质量,以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讲《皖北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融合发展研究》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许海燕副教授在《皖北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融合发展研究》中讨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她以泗州戏为例,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并构建了泗州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及经济效果评价体系,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数据支撑。

第四讲《明清宜城地区的舞蹈艺术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陆娟老师在《明清宜城地区的舞蹈艺术研究》中回顾了宣城地区丰富的舞蹈艺术历史,特别关注了明清时期的舞蹈艺术。她指出,宣城舞蹈艺术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包括中原文化的傩舞、龙舞等和江南特色的竹马灯、目连戏等。陆老师的研究展现了宣城舞蹈艺术的包容性、创新性、多样性以及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第五讲:《顺势而变的凤阳花鼓:双条鼓凤阳花鼓的舞姿制造与当代传承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郝苗苗副教授在《顺势而变的凤阳花鼓:双条鼓凤阳花鼓的舞姿制造与当代传承研究》中探讨了凤阳花鼓的变迁和当代传承。她基于文献史料和田野考察,分析了凤阳花鼓从曲艺表演形式到舞蹈形式的转变,以及当代舞蹈姿态的制造活动、文化意涵的赋予过程和传承方式的变迁。她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凤阳花鼓的“顺势而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场发言结束后,评议人朱玉江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评议。他认为本次会议涵盖了安徽地方音乐教育传承的多个方面,包括困境、机遇、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角色、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的融合,以及具体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变迁。与会专家学者的讨论和研究成果为安徽音乐教育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他认为此次论文宣讲内容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多元化传承传播机制、以及构建新时代传承传播机制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安徽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撰稿:方尧杨  摄影:许闯  审核: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