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音乐学院张铭书记及舞蹈教研室的老师们带领舞蹈表演专业学生踏上了一段别样的研学之旅,他们深入池州的荡里姚村、刘街傩文化馆、茶溪汪村以及山湖村,亲身感受和学习了当地的傩文化,深入了解学习了池州独特的文化民俗。
傩文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神秘的面具、独特的仪式和丰富的民间传说而闻名。傩戏是富有宗教色彩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安徽池州一带流行的傩戏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古戏曲之一,有“戏曲活化石”之称。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池州的乡村,与当地傩文化传承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学习。我们的第一站是荡里姚村的姚氏宗祠,姚氏宗祠是一处明、清时期祠堂建筑。祠堂三进,为台梁架砖木结构,梁枋雕刻较少,正中是大厅,两侧为厢房,后进祭祖台两边镶有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来龙碑记和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16年)重修建祠家谱碑刻。祠前广场是荡里姚氏家族演出傩戏的场所。广场顶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并立有现代碑刻,记载了唐代李白到此而作《宿虾糊》诗句。
在这里,经过国家传人姚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池州傩面具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雕、绘画等内容,是民间艺术的精华,傩面具从民间工艺品演变为傩神,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群众祈神保佑、驱鬼逐疫、消灾纳福的美好愿望。姚老师也对同学学习的傩舞进行了动作指导,讲解了舞伞中每个动作的意义,以及动作要点。
第二站我们参观的是茶溪汪村的汪氏宗祠,进入祠堂,汪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汪氏悠久的历史,一辈辈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傩文化对本村村风的影响,还现场为我们演唱了傩戏的精彩曲段。
坐落在刘街傩文化馆,展示馆分为展示厅、陈列厅和传习所三个部分。展示厅主要展示了梅街13个傩戏会的傩仪、傩舞、傩戏等盛大的傩事活动以及国内外演出情况,以及明清以来的各类傩面具、服装、道具、砌末等实物,在这里姚老师教了我们傩戏的唱段,蕴藏着的是千百年来池州劳动人民独特的风俗文化,映现的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生活百态。
下午研学团队参观考察山湖村傩戏传承所,山湖村傩戏协会为我院一行展示了一场精妙绝伦的傩戏高跷马和舞伞表演,演员们踩上高跷,带上面具,威严感扑面而来,心中更多的是震撼。男生们体验学习了一下踩高跷,站起来都很艰难,老师们为了传承这一文化瑰宝,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汗水,也更加让我们体会到了傩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在池州的田野间,学生们不仅观看了傩舞的表演,还了解了傩舞的起源与背景,感受傩舞、傩戏背后的文化意义。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对傩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表示,将把这次宝贵的学习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舞蹈创作中,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注入新的灵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傩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的行动,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好诠释,也是对艺术创新的不懈追求。
此次池州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踏上了归途,期待着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光大。
(撰稿:智格格 王惠迪 摄影:武警 苏增速 邓健 审核:张铭 彭传山)